手续费在线优惠信息
自上世纪末,生物燃料作为兼具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效应的绿色能源,在原油价格不断高涨、能源市场持续动荡以及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背景下,受到世界胡橡笑各国的空前关注和积极扶持。
随着以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为主要原料的生物燃料产业在世界范围快速扩张,粮食价格不再仅受供求、成本等传统因素的影响,更会遭到能源市场等非传统外部因素的冲击,粮食价格的能源化特征便逐步形成。

尽管粮食价格的上涨交织着多种因素,但随着现代石油农业的发展与生物燃料技术的推广,原油价格的上涨被大多数国内学者视为主要原因。一般认为,原油价格上涨通过直接的“成本冲击”以及扩张生物能源产业间接刺激“需求增加”两方面,带动粮食价格呈现相同的发展趋势。
而部分研究发现粮油市场价格波动存在非对称性特征,即价格上涨与下跌信息为粮食价格带来的冲击并不相同。那么,原油价格与各粮食价格间分别表现出怎样的传导作用呢?原油价格变动是如何传导至整个粮食市场?原油价格上涨与下跌对粮食价格的传导效应是否一致?

随着生物能源技术的发展以及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原油价格与粮食价格的协整关系及传导效应应该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而国内外现有研究基本采用全样本或将全样本分为若干子样本静态估计的研究方式衡量传导效应的整体表现与阶段特征,难以把握原油价格与粮食价格间协整关系及传导效应的时变全貌。结论如下:
1)相对而言,大豆-原油的传导效应最强,特别是在原油价格高位运行时,大豆如孝与原油价格间的裤含协整关系具有很强的拉动力,能够将暂时的非均衡状态迅速拉回到均衡状态;玉米作为生产燃料乙醇的主要原料,受原油价格上涨的冲击最大,玉米-原油传导效应在原油价格上涨阶段最强,而当原油价格低迷时,玉米-原油基本不存在显著的传导效应。
小麦价格对原油价格变动不敏感,但当玉米价格随原油价格上涨超过小麦价格时,玉米与小麦的替代效应推动小麦价格上涨,进而导致小麦-原油的传导效应有所增强;水稻-原油的传导效应与小麦类似,但近年水稻-原油间逐渐建立协整关系,且水稻价格对长期均衡的调整速度明显加快。

2)总体而言,原油价格对粮食价格的传导效应在原油价格上涨、高位运行阶段时较强,而在价格持续下跌与低位徘徊阶段时较弱。粮食价格之所以在原油价格波动上涨及高位运行阶段受到冲击较大,一方面,原油也已渗透到粮食生产、加工、运输等各环节,原油价格的高涨无疑增加了粮食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成本,从而带动了粮价上涨;
另一方面,原油价格上涨通过粮食“能源化”打破了粮食需求相对稳定的格局,从而迅速推动了粮价上涨。本文认为,原油价格上涨率先影响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大豆及与生物能源生产直接相关的玉米的价格,进而影响其替代品水稻、小麦价格并传导至整个粮食市场。

对策建议:目前,中国已拉开粮食市场化改革的序幕,粮食价格将会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冲击。同时,中国经济处于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在“去库存”“供给侧”改革的驱动下,粮食工业需求增加,粮食价格的能源属性表现愈加强烈。因此,在粮食能源化趋势日趋明显化的市场形势下,政府应该采取以下措施以实现能源工业与粮食产业的双向良性循环。

1)密切关注能源市场这一价格信息源,科学构建主要粮食品种为核心的国内大宗农产品市场信息监控及价格预警机制,特别是在原油危机发生时,应适当放缓粮食市场的对外开放步伐策略以尽量规避风险,政府通过进出口贸易、国内支持等政策措施宏观调控粮食价格,从源头上阻止原油价格泡沫向粮食市场的传导链条,增加粮食市场的抗风险能力。
2)在主粮价格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要从根本上解决价格变动的跨市场传染问题,就要根据粮食市场自身发展特点,建立及完善国内粮食市场制度,以增强抵御价格泡沫的能力。同时严控能源渠道的价格传导,将粮食燃料化项目控制在消化陈化粮的基础上及时调整策略,加快发展第二代生物能源技术,以确保获取生物能源成果的同时将风险最小化。
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大豆油还会持续上涨的。
由于目前的植物油大量供应于工业使用,植物油本身的食用需求被工业需求大幅拉动余旁,导致其价格水涨船高。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非常奇怪的表现,植物油的需求被工业消费拉动导致价格大涨,但原油却因需求的下降也在大幅上涨。
价格都在跟着国际市场上走,按照以往惯例,油价基本上是向上走枯毁梁得多.物价部门表示这次金龙鱼调价的原因可能是受大豆等生产成本提高的影响,但随着新菜籽的集中上市,食用没运油原料市场将有更多的储备。因此现阶段食用油连续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柴油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原油,生物柴油作为重要的中间转换环节,将原油价格的波动最终传导至豆油,近年来豆油期价被动跟随原油的迹象较为明显。所以CBOT豆油期货连续合约与NYMEX原油期货连续合约的每日收盘价格数据多数时间具有较强的联动性。
美国对生物柴油产业的扶持政策
美国政府对于生物能源的扶持政策,最早可追溯到1980年开始的限制进口乙醇的关税政策。2005年以来,美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产业发展规划以及相应政策措施,以加快生物能源产业的发展步伐。而这些政策的根源即为“可再生能源标准”(RFS)。
《2005年能源税收政策法案》授权美国环保署全面实施RFS,要求每个汽油及柴油生产商和进口商向运输燃料中添加可再生燃料,并规定了可再生燃料的最低用量标准。目的在于减少美国对原油的进口依赖,同时提高能源供给能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以实现能源多样化。2007年美国国会通过《能源独立与安全法》,RFS得到进一步扩展和补充。2010年调整后的RFS(下称RFS2)对于每年生物质柴油最低使用量的规定为:2011年应达到8亿加仑,2012年最低总使用量标准增加到10亿加仑,此后直至2022年总使用量标准将以10亿加仑为基准并不低于10亿加仑。
为实现生物柴油使用量的连续增长,美国联邦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在RFS的指引下推出多项补贴政策,主要包括:对于生物塌陵柴油的生产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每生产1加仑农业生物柴油补贴1美元;使用非农业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如黄油脂等回收油脂,每加仑补贴50美分等。该项政策于2011年年底到期,2010年曾暂停一年。此外,联邦政府要求各部门采购燃料时优先选择生物柴油,并对可再生燃料研发提供资助。而且各地方政府对可再生燃料的研发、生产和消费额外制定了不同程度的激励措施、法规和应用计划。
美国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现状
此前在原油价格不断攀升的大背景下,美国政府的上述努力成效显著,其国内生物柴油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发布的数据,在RFS启动的2005年当年,美国生物柴油产量由2004年的不足100万加仑跃升至250万加仑,成为生物柴油产业快速扩张的起点。2009年年末补贴政策到期,生物柴油的加工利润随之出现严重缩水,产量也因此下降近四成。
2011年美国重新启动税收优惠政策,生物柴油产量出现爆发性恢复增长,总产量达到8.6亿加仑,超过8亿加仑的RFS2最低使用量标准。2013年1美元的税收减免政策再次恢复,并在同年年底到期。2014年美国参议院财政部多次提及恢复每加仑1美元的税收抵免,但最终并未通过。美国国内生物柴油的消费情况与产量的演变过程相似,生物柴油使用量过去几年飞速增加。而在生物柴油的国际贸易嫌衫逗结构中,美国已经由2007年之前的净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
生物柴油与豆油的联动关系
制备生物柴油的原料包括多种动植物油脂,其中豆油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生产的生物柴油绝大部分来自豆油。2007年RFS2的出台激发了美国生产生物柴油的热情,原料来源范围越发广泛,进口加拿大菜籽油、玉米油以及多种动物油脂更多地应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豆油芹卖所占比重由2007年的80%下降到2009年的49.2%,此后保持在50%左右。生产成本在原材料选择中起到决定性作用,豆油与其他油脂的替代联动作用不仅表现在食用油脂领域,还反映在工业应用方面。
美国是传统的世界大豆主要生产国,年产量在8000万—9000万吨,其中半数左右用于压榨,其国内豆油年产量在770万—950万吨之间。RFS实施后,用于生产生物柴油的豆油数量开始快速攀升,工业用量占总产量的比重连创新高,2007/2008年度工业用量达到147万吨的阶段性高点,此后经过两年的休整,2010/2011年度豆油工业用量重回升势,近三年每年在210万吨左右。虽然用于生产生物柴油的豆油数量不到总产量的三成,但其对豆油总需求的影响较为明显。以2010/2011年度以来豆油工业用量与美国国内豆油总需求量的时间序列数据计算,两者的相关性系数为0.465,可见豆油制生物柴油对于豆油的需求以及价格的影响不可小觑。
通常生物柴油的价格波动会对其产量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刺激或者抑制其原材料油脂的需求。依据以上论述,豆油工业消费量与其最终总需求量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相关关系。豆油制生物柴油产量的增减,引发豆油总需求量的变化,最终体现在豆油甚至上游大豆的价格上。近年来豆油与大豆的价格波动率增大即是对柴油价格变动的反应。为了探究生物柴油与豆油的联动效应,将美国低硫柴油与豆油的价格数据进行比较,观察两者的变化方向以及变动频率,发现两者的变化特征较为一致,证明原油与豆油价格具有较强的联动性。
为了更好地比较豆油和原油的变化方向和速度,将原油和豆油进行比值处理,可以发现比值与豆油价格走势基本一致,并且吻合度要高于原油。一般当比值从高位回落时,CBOT豆油价格处于下跌趋势中;而当比值扩大,CBOT豆油价格往往随之上涨。2008年至今两者只出现三次背离,第一次发生在2010年9月至12月。当时俄罗斯小麦遭遇干旱,在拉尼娜现象出现并且发展速度快于市场预期等利多因素提振下,美豆油涨势远超原油,造成比值下降,豆油和原油共同上涨。第二次发生在2013年3月至5月,当时南美物流出现严重延迟,美豆出口旺盛,对美豆陈豆供给担忧情绪加重,成本推动美豆油独自上涨。第三次发生在2014年3月至7月,当时南美和北美大豆接连丰产,再加上全球棕榈油产量增加,全球油脂供应异常充裕。受此拖累,美豆油期价大幅下挫,与此同时,原油价格高位振荡,最终原油与美豆油比值扩大。
豆油价格与原油/豆油的比值具有较明显的同向运动特征。其背后传导逻辑是柴油受制于上游原油价格,同时和豆油制取的生物柴油互为替代物。在生物柴油中间作用下,原油价格的波动最终传导至豆油。受到页岩气革命影响,当前国际原油期价跌至60美元/桶以下,美豆油期价受到巨大压力,预计后期将继续振荡回落。
2007年下半年开始,阿荣旗大豆价格便呈现出一路飚升的态势。步入2008年,大豆价格更是呈现出坚挺的上涨趋势。扒粗截止前天(3月4日)阿荣旗淳江油脂有限公司的大豆收购价格达到最高点,达到6000元/吨,这也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高价格。最近两天,价格开始回落,3月5日为5860元/吨;而今天(3月6日)价格已降至5660元/吨。今后价格形势如何,是农民朋友极为关心的问题。人们都想知道,今年大豆价格的最高峰将达到多少?
2006年,阿荣旗玉米播种面积为108万亩,大豆播种面积为210万亩,大豆总产量为182911吨。2007年,玉米播种面积首次超过大豆,达到160.4万亩,而大豆播种面积则减少到150万亩,由于自然气候等原因,大豆单产较常年减少,总产量为122961吨,较上年总产减少近6万吨。而阿荣旗的油脂企业正常生产能力为年处理大豆20万吨。但由于外地客商来阿荣旗争抢货源,导致一部分大豆销往外地,本地的两个油脂企业基本处于吃不怉的状态。而周边扎兰屯市、莫旗及至整个东北地区都由于自然灾害而减产。但大豆价格直线上涨,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受国际和国内大环境的影响最大。
一、 国际因素:1.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也是国际农产品的定价中心 , 影响大豆价格的主要因素之一便是美国的供需库存 ,但美国2007年大豆播种面积减少造成供求关系失衡,从而导致大豆价格创历史新高;2.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由于国际原油价格的直线攀升,寻求原油的替代品的研究工作也在热烈进行中。科学家们从环春辩镇保的角度出发,向汽油中添加一定比例的燃料乙醇和添加 豆油 制成 生物柴油 , 可以减少碳氢化合物的排放,从而达到减少原油消耗和环保的目的。这样,就造成的玉米和大豆的更大量的消费。3由于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导致进口大豆海上运输费用的大幅度上升,最终结果是大豆进口成本增高,价格上涨。
二、 国内因素:1. 我国大豆的种植面积连年锐减, 总产量减少, 导致国内豆价再度攀升,同时也加深了国内大豆市场对进口的依赖。 2. 国内肉 、 禽 、 蛋价格大幅上涨促使养殖业复苏,导致豆粕等饲料需增加。国内猪肉和畜产品价格已经上涨,在短时间内难以回落,养殖业复苏步伐势必会进一步加快,豆粕的需求将大大增加。 下游产品需求量的增加,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3.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对蛋白和油的消费日益增加,每年 大豆的消费量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长期看来 大豆 的总体需求很难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
那么2008年大豆的价格走势如何呢?从近两天的大豆价格开始回落表明,我国政府已经 通过税收杠杆抑制近期增长过快的粮食出口,引导粮食向国内供给,平抑农产品的价格上涨。 总之, 大豆市场供应紧张已成定局, 国际 大豆价格高位运行的局势将难以改变。但是在运行过程中 大豆价格会因各种因素的 影响而产生波动。 2008年,国际大豆价格仍将一路攀升 并有可能达到一个无法想象的高度,但对于国内的大豆价格则另当别论,从近来不断出台的宏观调控措施来灶枯看,大豆等农产品价格已经触及政策性顶部,政府必将动用一切手段来阻止国内出现通货膨胀,如果国际大豆价格继续上涨,国内大豆价格可能会高位运行,但继续向上的空间已经不大 ,有时甚至还可能会出现小幅的回落。
期货开户官网首页:期货开户官网
期货开户官网客服:(微信:527 209 157)
本文链接:http://www.566606.com/post/55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