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开户交易所手续费加1分,交返50%!无条件!正规期货开户!

期货开户微信:527 209 157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好友

当前位置:首页 » 股指期货 » 正文

2005年大豆价格的简单介绍

802.04 W 人参与  2023年05月19日 11:50  分类 : 股指期货  评论

全国物价为什么会怎么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世界之手”推高中国物价

此前的几个月,由于国际石油价格上涨,一些发达国家大幅增加生物燃料的使用,用玉米凳汪制造乙醇代替汽油,导致国际上玉米价格大幅上升,10月份新粮上市以后,中国的玉米贸易商们就开始了抢粮大战。

“世界之手”推高中国物价

居家过日子,油盐酱醋茶。今年上半年,中国民众嘴里一直念叨着的一个事情就是吃的东西怎么这么贵;一个原来极专业的经济学词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现在也成了一个通俗词,的确,中国人吃的食品和粮食上半年的涨幅的确不小。

往年6、7月份,天气热,正是猪肉销售的淡季,肉价一般都会下跌。然而,今年却有些反常,全中国的猪肉价格目前又开始了第二轮上涨。中国农业部最新的农产品价格监测报告显示,6月份,全国猪肉批发价同比上涨了74.6%。

猪肉价格停不下脚,给民众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呢?

中国粮、油、蛋、肉等食品价格普遍上涨

今年1-5月,中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8%,价格涨幅较大,其主要原因是粮食价格上涨并引发了肉、禽、蛋、油等相关食品价格上涨。同期,中国粮食价格同比上涨6.4%,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17.8%,鲜蛋价格上涨26.5%。

在辽宁大连市一家农贸市场里,前去买猪肉的刘宏生正在跟卖猪肉的商户讲价钱。

记者:“有影响吗,对于吃肉来说?”

刘宏生:“少吃不少,你看9块钱(人民币,下同)一斤的就多吃点,干活人不吃肉就瘦。”

刘宏生告诉记者,这两个月来猪肉的价格每斤已经涨了五块多钱,让他恼火的是,当天下午的猪肉价格,竟然比前几天又涨了一块钱。

刘宏生:“我这一块肉得吃三顿。”

刘宏生算了一笔账,猪肉、蛋禽和粮食价格都在上涨,从去年年底到现在,猪肉长了10块钱,鸡蛋涨了2块多钱,一桶大豆油涨了10块钱,就连玉米等粮食一斤也长了一块多钱。仔细算下来,他家的生活费每个月要增加80多元。

刘宏生:“以前家里鸡蛋,一个月得20多斤,现在10斤8斤。”

记者:“减少了一半?”

刘宏生:“减少了一半。”

这段时间,刘宏生都是赶在菜市场关门前才来,希望能买些便宜东西。这天下午,他原本打算再买桶大豆油,可是问了一圈价格,他决定不买了。生活成本提高,刘洪升不得不精打细算,记者看到,同样要算经济账的还有市场里的商户们。下午七点,早过了菜市场关门的时间,可是梁芹的猪肉摊上,肉还剩了一大堆,她决定把肉价降低一块钱。

梁芹:“老百姓根本就不吃,没钱买,买不起啊,那一斤肉那么点东西。”

记者:“买肉的少吗?”

梁芹:“少,非常少。”

记者:“以前能卖几头猪,现在能卖几头?”

梁芹:“我以前能卖个四、五个,五、六个,现在一天能卖两个,还剩下的卖不动。”

梁芹说,肉涨价了,可是她的利润却降了不少。

梁芹:“那猪肉涨价,肉价提不上去,那能挣钱吗?”

记者:“现在不都十块了吗?”

梁芹:“十块钱,咱肉价提的价钱,比那个猪价提的根本就赶不上。”

记者:“就是稿键那个猪提的更厉害?”

梁芹:“对呀。”

同样为卖货犯愁的还有粮油商户李大梅,这段时间粮油价格涨得厉害, 让李大梅都难以相信。

李大梅:“我们也着急,涨这么些,接受不了,以前那棒子面多少钱一袋啊,45,47,以前47现在56,涨多少钱。”

记者:“涨了9块钱。”

从李大梅的进货记录上可以看出,从今年年初,大豆、玉米、面粉都长了不少,大豆油涨得最厉害,进货价格高了,李大梅只能跟着水涨船高,可是这样一来,生意就清淡了,现在一天也见不到一个批发商,只有周围的居民零零散散来买点米和面。

李大梅:“说怎么这么贵呢,还能吃的枣敬仔起吗?就这么说,它不能便宜点啊,我说上价贵。”

李大梅:“这零卖的色拉油上价4.3,卖4.4元,挣一毛钱。

货物总卖不动,李大梅前段时间进的粮食已经开始长虫了。

李大梅:“不清底还长虫子呢,看见了没,长虫老百姓不爱要,有虫子不爱要了。”

记者:“玉米爱长虫。”

李大梅:“豆类这类爱有蝤子呢,面粉装在这里头不行,都长毛了。”

让李大梅担心的是,如果粮油价格还继续往上涨的话,她的生意就难以做下去了。

李大梅:“已经干上了,就维持吧,那怎么整?现在没办法,不干还不行,摊位费都交给人家了,不干不是干赔吗?”

是什么在拉动粮食价格?

现在涨价的还不止是猪肉。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1-5月,粮食价格同比上涨6.4%,粮食做为食品产业的基础,成为推动这轮食品价格上涨的主力军。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在拉动粮食价格呢?

许国忠是一名玉米贸易商,他告诉我们,玉米涨价的这几个月,他每天要做的头等大事就是派人到玉米产区抢粮源。

大连松源企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许国忠:“包括在这个各地贷款啊,包括手里有钱的,都去上那边抢粮的,你看下面,就是原来的粮库,没用的粮库,就好几年没启动的,有的就个人租个库,也在那收。”

许国忠回忆,这一幕最早出现在2006年10月,当时由于天气原因,玉米上市推迟了一个多月,而此前的几个月,由于国际石油价格上涨,一些发达国家大幅增加生物燃料的使用,用玉米制造乙醇代替汽油,导致国际上玉米价格大幅上升,10月份新粮上市以后,国内的玉米贸易商们就开始了抢粮大战。

大连松源企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许国忠:“包括布什讲话也是提到了吗,就是大量的要用乙醇代替这个石油嘛,这肯定是美国现在它不光是用玉米去做啥,包括这些秸秆啊,薯类啊,他们也用这个去加工,但是大量还是用一部分玉米。”

记者:“用玉米来做乙醇?”

大连松源企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许国忠:“嗯,转换成乙醇。”

许国忠通过国外的客户了解到,美国政府计划用乙醇来替代本国10%的汽油需求。2000年,美国用于乙醇生产的玉米数量仅占6%,2005年达到14%,2006年达到20%,2007年将增加到24%。他还了解到,美国已经建起了100多家乙醇厂,还有42家正在建设。这个消息公布不久,玉米价格就再次大涨。

10月初启动,当时是在1300,港口是在1320左右,是正常价,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吧,也就是到11月份已经涨了多少呢?已经涨到是1480。

记者:“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涨了100多块钱。”

玉米价格走势看好,可是此时,玉米却越来越难收。原来农民开始屯粮不卖了。

大连松源企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许国忠:“涨了之后呢,农民还越涨越不卖了。”

记者:“惜售?”

大连松源企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许国忠:“哎,对,就是整整推迟一个半月,就是上市之前啊,这样子带动11月份,12月份的价格也没下来。”

粮源紧缺,贸易商们使出浑身解数采购玉米,许国忠告诉我们,这么做不只是单纯为了做生意,实在是价格涨得太快,他的步伐稍微慢半拍,就得赔钱。

大连松源企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许国忠:“我跟外商签完了,签完了之后,这个价格是固定的吧,等你再买的时候,价格又起来了。”

为了维系客户,许经理也只能赔钱卖,接下来的一个月,玉米越来越难收,许国忠发现,国内很多地方开始大范围用玉米制造乙醇和淀粉,这让许国忠非常着急。

大连松源企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许国忠:“加工淀粉、糖,你像咱们吉林省那个大城,黄农,包括塞力斯达,再有几个咱们吉林的乙醇,大酒精,深加工肯定要抢一大批粮源了。”

春节过后,许国忠又听到一个消息,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提高玉米出口配额的政策,今年玉米出口配额增加100万吨,经商多年的许国忠预测,玉米价格将会出现新一轮的大涨。

大连松源企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许国忠:“你内贸也买,外贸也买,所以粮源这块就紧张了。”

就在此后的一个多月,玉米价格又猛涨了100多元,这火爆的行情让许国忠开始有些担心了。

大连松源企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许国忠:“那肯定担心啊,粮价必然是他涨的速度太快也是怕它往下走。”

然而,火爆的玉米行情并没有因为许国忠的担心就停下来,此时,整个大连口岸的散粮运输码头一片繁忙,贸易商们都在忙着买粮运粮,就连运输价格都提高了不少。

大连松源企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许国忠:“原来像大船65(元人民币,下同)、70就可以租到了,后期涨到120、130的时候都有,最高150,有的最高的时候,达到170啊。”

许国忠回忆,4月下旬时,玉米价格已经比去年同期每吨高出了600多元,这高涨的数据让他有些不安,可是还没等他放慢收购脚步,局面就聚转而下,5月初,国家发改委出台政策,禁止国内企业用玉米生产乙醇,玉米价格迅速下降。许国忠高价采购的几千吨玉米,全部压在了手上,加上前段时间的合同亏损,他的损失惨重。

大连松源企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许国忠:“这个损失不止一个亿,从抓粮到现在。”

现在,除了等待价格稳定之外,对挽回损失,许国忠毫无办法。

大连松源企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许国忠:“心情肯定是那啥不好受呗,去了损耗,去了这些,这些玉米就赔钱了。”

看来,国际市场的波动和国内政策的变化,都在左右着玉米的市场价格。玉米经销商在这轮波动中,日子并不好过。其实,就在前一阵子玉米价格大幅上涨的时候,大豆和豆油也加入了涨价的行列,推动着食品价格跟着水涨船高。

在大连惠良大豆科技有限公司,我们见到了总经理王玉民。一见面,他就向记者大倒苦水。

大连惠良大豆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王玉民:“目前这样一桶油,它的利润不到五毛钱。”

记者:“一桶油利润不到五毛钱?”

大连惠良大豆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王玉民:“对对,我们整个07年的上半年厂里的利润1300多万,我们这么大的企业,一年几十亿的产值,1千多万的利润是太低了。”

王玉民说,企业利润低,主要是因为今年成本提高了,从年初到现在,大豆价格一路猛涨了30%多 ,他的成本已经到极限了,王玉民告诉我们,这次大豆涨价,原本在他的意料之中。

大连惠良大豆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王玉民:“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今年的元月份,一个是国内的食用油的价格涨到了8050,原来是在7000左右,一下子涨了8050,拉动了大豆价格上涨,再一个更主要的原因就是生物柴油和生物能源这个概念的炒作,这个应该是拉动进口大豆上涨的一个主要原因。”

早在前几年,王玉民就了解到,发达国家用玉米生产乙醇的行业日益壮大,像南美一些国家,原本种植大豆的土地,大部分改种玉米了,大豆价格早就开始上涨了,而去年,由于国际石油涨价的原因,西方很多国家也开始了用豆油炼制生物柴油的生产,使得全球大豆供应紧缺,今年上半年,进口大豆价格从2800一下子拉到了3400元。

大连惠良大豆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王玉民:“这个油价格的上涨应该是在我们预料之中的,但是涨幅这么大,还是出乎了我们一些意料。”

王玉民给算了一笔账,由于中国国内大豆种植、运输、储存成本高,使用国产大豆生产豆油每吨比使用进口大豆要高出200多元钱,建厂以来,他们只能依赖从美国进口大豆,此次眼看进口大豆价格猛涨,王玉民曾经多次派人到东北地区采购国产大豆,可是让他着急的是,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对于大豆生产采取了政府扶持的政策,进口大豆以便宜的价格早已占据了中国市场,导致国产大豆种植面积萎缩了25%,根本无法满足市场需要。采购员在东北地区跑了几天无功而返,现在除了购买高价进口大豆之外,王玉民几乎无计可施。

大连惠良大豆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王玉民:“国外的跨粮商也看准了中国,中国国产大豆已经完了,所以你不得不依赖进口,所以国外有意识地把这种价格炒起来,也有这种因素。”

六个月来,进口大豆价格一直在持续上涨,王玉民不得不把产量降低了一半,高价买来的大豆不舍得用,全都存进了粮仓里。

大连惠良大豆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王玉民:“主要是想压后市,看好后市的食用油和豆果的价格还会往上涨,这样的话,企业会有比较高的利润的空间吧。”

记者:“那这样大家如果都囤的话,价格还会再往上涨吗?”

大连惠良大豆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王玉民:“对,所以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让王玉民担心的是,大豆价格再涨下去,他的企业就彻底没有利润了。

记者:“如果再涨下去的话,会怎么样呢?”

大连惠良大豆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王玉民:“那就是拉动下游产品的价格的上涨,那可能食用油的价格还会大幅度上涨或者这个饲料价格上涨,饲料价格上涨了,跟着就是蛋禽,猪肉,肉制品这类的价格上涨,这条产业链所有的东西都会上涨,这种价格的上涨,最终还是转嫁到消费者的身上。”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刻不容缓

今年以来,以往波澜不惊的农产品市场却风雨突变,要么价格大涨,要么大幅震荡,这样的行情不仅对加工贸易企业造成波动,也对期货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甚至有人把上半年的期货市场称为农产品年,因为年初以来,国际和国内期货市场的行情表上,农产品一直是最惹眼的品种。

国务院经济发展中心副主任程国强,多年来一直关注农业产业发展,早在去年,粮食价格的迅速增长就引起了他的注意。

程国强说:“应该说粮食上涨幅度最大的是大豆,我们比较了一下,今年6月份大豆价格和去年同期比较大概是高了30%,玉米大概今年比去年同期比较价格上涨了6%,这也是今年为什么生猪啊还有其它的一些食品的上涨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也就是养猪的饲料成本上涨得非常快。”

大豆是此次涨价幅度最大的粮食品种,程国强分析发现,大豆涨价并不是偶然的,早在前几年,受国际价格拉动,大豆就出现过多次涨价。

程国强说:“国际大豆的价格也有类似波动的情况,比去年大幅度的上涨,因此拉动我们国内的价格,之所以能够拉动,在于我们在整个大豆的需求结构中,大概有60%多靠国际市场。”

程国强发现, 近几年,中国企业对进口大豆的依赖越来越强, 1995年以前,中国是大豆净出口国,1997年,大豆年进口量首次突破347万吨,2000年,进口量达到1000万吨, 2005年达到2650万吨,预计2007年,进口大豆将超过3000万吨。随着越来越多的进口大豆飘洋过海,中国的大豆产业链正逐渐被四大国际粮商所控制,这让程国强非常担心。

程国强表示:“适当的利用国外的粮食资源、纤维资源或者是油脂资源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我们以怎样的方式来利用国际资源,比如说像大豆的话,如果跨国公司从原料的供应到国内的加工,完全控制这个产业链的话,那一旦有个风吹草动,有个价格波动的话,应该说这个影响非常大。

随着进口量的加大,进口大豆价格也从十年前的每吨2400元涨到了今年的3500元,涨幅高达45.8% 。程国强发现,国内油脂企业之所以大量依赖进口大豆,是因为美国、巴西等大豆生产国对大豆进行政府补贴,导致进口大豆每吨比国产大豆便宜200多元,再加上进口大豆在税收等方面享有很多优惠政策,比较而言,国内企业更愿意使用进口大豆。

程国强介绍说:“据我的调研呢,现在国内的很多企业在收购国产大豆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包括税收问题、增值税的底扣、税票的问题,还有贷款的问题等等,由于我们现在很多农产品的收购政策都是按过去国有粮食企业的制度设计的,所以现在加工厂要收购大豆或者我们国内的购销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收购大豆的话,就遇到很多困难,成本会提高,有很多不方便之处。”

对于进口大豆的依赖,导致大豆涨价成为必然。程国强发现,在这一轮涨价过程中,玉米价格的增长也绝非偶然。

“国内玉米的深加工发展非常快,尤其像燃料、乙醇等等,在最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我想也是导致今年玉米价格居高不下,而且在高位运行,还有走高这个迹象很重要的原因。”程国强发现,因为玉米加工乙醇利润可观,近几年,乙醇加工厂迅速增加到了近万家,每年需要消耗玉米粮源超过1000万吨。为抑制玉米被大量用于深加工的趋势,去年,国家有关机构开始禁止中国企业用玉米制造乙醇,可是一年下来,收效甚微。“这里面可能与地方的GDP的崇拜和这种投资的冲动分不开,因为在地方发展这种深加工的项目的话,可能在税收上和在其它方面,对地方的经济发展带来一些局部上的好处,所以地方对此并没有宏观调控的概念,相反有的地方还提供一些扶持的政策。”

深加工企业用玉米制造乙醇,需求量巨大,中国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不少企业已经转向国际市场,导致近几年玉米进口数量呈上涨趋势。2003年以前,中国每年都有800万吨玉米出口,自2005年7月份转基因玉米被批准进口后,中国国内企业已经订购了近6万吨,预计今年玉米进口量将至少是去年的15倍,进口玉米数量的悄然增长和价格的提高,让程国强非常担心:“如果说我们的生物燃料产业大规模的发展的话,那就是国内的原料不能提供给它,而使很多发展生物燃料的企业的原料从国外进口,它的脆弱性就显现出来了,他对你能够控制的话,他就可以涨价,我想对国家的粮食安全,对老百姓的生活影响是非常大的,这种能源性的用途要加以控制,刻不容缓。”

最近两年,很多中国民众都有这样的感觉,什么都在涨,只有工资没涨。而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从2002年开始,全中国在岗职工工资连续4年,每年平均递增12%。为什么统计表上说工资在涨,可大家却没什么感觉,只看到物价在涨呢?显然,问题不是出在涨价上,而是出在收入上面。统计显示,2000年中国最高行业人均工资水平是最低行业的2.63倍,到了2005年扩大到4.88倍,而且绝对差距也从8436元扩大到32249元。某些垄断行业收入增长过快过高,掩盖了中低收入者工资增长缓慢的实际情况,这也难怪大多数人会对食品涨价如此担心了。

面对食品价格上涨,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不少措施,包括提高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但补贴能够暂时缓解这些家庭的燃眉之急,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准,一个合理的分配机制才是解决这个难题的关键,只有能在收入分配上多为中低收入家庭考虑,让上涨的工资更多地流向收入不高的民众,而不是少数几个垄断行业,才能够让人们更清晰的感受到工资上调的利好,而不是物价上涨的利空。

从财政角度考虑,如何提升我国大豆的竞争力,实现大豆自由?

如何控制一个国家?

用金融?用政治?用热武器?

都不是。要想控制一个国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控制粮食。

中国的大豆困局还得从一个援助法案说起。

1954年,在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授权下,美国政府正式颁布了《第480号公法》。通过这步法案,美国可以通过出售、借贷和赠予等方式运烂,向全世界的缺粮国家援助粮食。这些粮食会以受援助国的货币结算,所得款项的25%用于粮食运输和推销,75%以贷款或赠予的方式交给受援助国政府,但会收到监督。

举个例子简单说明一下就是,假如今年智利的粮食缺口有200万吨,美国向智利援助粮食,这些粮食并不是免费援助,而是美国把自己的粮食拉到智利,按照智利的正常价格在市场出售,出售完之后,这些款项的25%用于支付粮食的运输和推销费用,另外的75%交给智利政府。这听起来很美好,但计划的实施有两点和受援国想的不一样。

第一点,如果智利的粮渣悄键食缺口是200万吨,那么美国不会只拉200万吨去智利,而是拉400万吨;第二点,这些援助粮的收入受到美国政府监督,智利想要使用这些钱,必须得到美国政府的同意。这就相当于美国用智利的市场,消化了自己的粮食,然后如巧又用这些粮食款项反过来挟持智利政府。而智利的本土粮食生产商,在美国低价粮食的冲击下迅速破产,进一步加深了智利对美国粮食的依赖,直到自己的农业被美国全面挟持,智利政府才会意识到这个粮食援助计划,就是一个彻底的特洛伊木马陷阱。

听起来很荒唐,但恐怖的是,这个并不是例子,而是智利真实发生的事情。1972年,由于智利总统阿连德的反抗,美国控制智利粮食价格上涨,大量消耗智利的外汇,引发通货膨胀。最终,阿连德在粮食紧缺引起的社会动荡中,被迫下台然后自杀。一直和美国过肩搭背的皮诺切特上台,皮诺切特上台后美国重启粮食援助,但这些粮食并没有落到民众手中,而是由智利军方高价出售,得来的收入又转头购买美国的军火。

美国通过这个援助法案,不仅稳定了南美后院,还出口了粮食和军火,一箭三雕。当然,付出的代价由智利民众背负。

智利并不是一个个例,美国通过同样的方式,先后帮助ADM、邦吉、嘉吉三家美国粮商控制了整个南美的粮食市场,就像以往的故事一样,他们盯上了大洋对岸那个有着10多亿人口的国家。

1974年,联合国粮农的第一次世界粮食会议召开,当时的西方专家定下了一个结论,中国养活不了10多亿人。有缺口,就有利益。1974年开始,美国ADM、美国邦吉、美国嘉吉和法国路易达孚这四家外号ABCD的粮商就盯上了中国。

从1974年中国养不活那么多人口的论调出现到1994年二十年间,中国粮食都很安全,主要的原因就是一个——配额制度,当时的中国有进出口配额。比如今年中国大豆的需求是100万吨,我们的产量是50万吨,那么进出口机关就会给40万吨的进口配额用来满足国内需求,剩下的10万吨小小制造一下缺口,用来刺激中国大豆产业继续扩张。这个配额制度可以有效防止外资货物涌入,保护国内的产业,也正是由于这个配额制度的保护下,中国农业稳步增长,直到历史的车轮行驶到关键节点——WTO。

2001年,中国加入WTO,经济腾飞,产业爆发。但早在2001年之前,中国就已经多次申请加入WTO,均遭到了以美国为首的拒绝,拒绝理由中有一条就是,中国必须签署《中美农业合作协议》,面对这个协议,我们和美国展开过多次交锋,其中最尖锐的问题有两个:(1)美国要求取消对大豆等农作物的配额;(2)美国要求取消对美国小麦的禁运。正是这个配额制度把美国三大粮商挡在国门之外,对于第二点,中国禁止进口美国小麦,则是美国小麦带有矮腥黑穗病,这种病是小麦的传染病,能通过种子传播、土壤传播、远地传播,一阵风就能把病毒带到其他土壤中,并且一旦感染难以根除,会在土地中存活几十年,感染这种病的小麦会产生腥臭和结块,影响产量。而美国公然推广这种小麦的理由,竟然是他们研究表明,感染矮腥黑穗病的小麦在加工后食用,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在大豆配额和美国小麦进口两个问题上,中美两国进行了多次交锋,但为了加入WTO,我们不得不放弃这个阵地。1994年,中美合作协议签署,中国粮食市场开放。作为中国人主食的稻米,有着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没有收到太多冲击,但大豆注定难逃一劫。

随着中美合作协议的签署,中国粮食市场开发,大豆配额制度废止,关税降低到只有3%。1995年,美国孟山都公司开发出了第一个商业化的转基因大豆品种,转基因大豆的推广让美国和南美大豆产业进一步扩大,也正是在这一年,美国趁机对大豆种植进行大规模补贴,这些补贴让美国大豆成本,远低于中国本土大豆。

一袋转基因大豆在美国中部种植出来,经过铁路运输到洛杉矶港口,装上货轮跨国太平洋,最后抵达中国大连港口。就是这样穿山越岭的运输成本,美国大豆价格都只是中国大豆价格的一半。面对这种掠夺性的补贴,中国向WTO提起抗议,但WTO没有受理,就这样中国大豆市场被三大粮商掠夺一空。

从2003年开始,中国连续18年进口转基因大豆,到今天中国大豆90%都依赖进口。我们从清末民初的最大出口国变成了最大进口国,但大豆是这次粮食争夺战的终点吗?并不是,ABCD四大粮商占领中国市场,也只是为了下一步铺路。他们要的不止大豆,而是以大豆为支点,夺取整个中国的粮食市场。

于是一场隐秘而宏大的主粮战争在太平洋上打响了。2003年8月,美国农业部突然发布声明,以天气原因为由,将大豆库存调低到了20年最低点。此时距离美国大豆上市还有一个月时间,这意味着,大豆产量将会降低,而时间因素,让大豆产业暂时找不到其它进口来源,结果就是大豆价格猛涨。

此时,华尔街的大鳄们闻风而动,这些国际竟然炒家大量建仓,操作库存,把大豆价格拉到一个史无前例的高度。2003年8月,美国农业部发布消息之前,中国境内大豆价格为每吨2300元人民币,到了2004年3月,中国境内大豆价格为每吨4400元。价格翻了近一倍,创获了大豆在过去三十年间的最高纪录。

大豆的暴涨让国内的油商很紧张,但考虑到美国政府的价格介入,他们选择了坐地观望。2004年3月,美国农业部宣布:今年的大豆不会增产,这个消息导致国内油商开始恐慌了,再加上当时国际炒家们的疯狂炒作,大豆很有可能突破每吨5000-6000元,为了保证油充足的大豆供应维持运转,国内油商开始出海抢购大豆。2004年3月,中国油商集体结资出海,在4300元的历史高位,抢购了800万吨大豆。2004年4月,在中国油商结资抢购大豆不到一个月,美国农业部突然增产大豆,调高了大豆库存,在中国油商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先前猛炒大豆的国际炒家们,立即开始反手做空抛售大豆。

在中国油商抢购大豆不到两个月之内,大豆价格从每吨4300元暴跌到每吨2200元,中国油商从利润微薄变成了巨额亏损。面对这种价格差异,中国油商不得不选择违约,放弃这些高价购买的大豆。一艘国际货轮的大豆装载量是5万吨~8万吨,按照协议,如果毁约,一顿赔偿将近2000元人民币,一艘货轮装载量的大豆赔偿金额是1亿元,800万吨的赔偿金额接近100亿元。

除此之外,以ABCD为首的四大粮商还乘机起诉中国油商毁约,提起了高达60亿美元的的额外索赔,并以此为借口,联合其它国际油商封锁中国企业,禁止对中国油商出口大豆。

这次大豆事件,让国内的大豆加工行业全行业亏损,整个中国一千多家榨油企业也全面破产。除了几个带有国企背景的压榨企业能勉强保住,另外90%的压榨企业都被ABCD粮商和其它外资全部低价收购。除了对加工行业的伤害,此次大豆的暴涨,让东北豆民大量扩种大豆,结果第二年价格暴跌,导致许多豆农巨额亏损,这些大豆种植产业同样被四大粮商低价兼并。

这次大豆事件对中国的伤害之深,在2004年之前,中国只是大豆原料需要从美国进口,其他上下游产业都是国资控股,但在2004年之后,整个大豆行业豆收到摧毁,几乎被全盘接管。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四大粮商在中国大豆危机之后,成功控制了中国大豆85%的产业,再算上间接控制的企业,四大粮商在中国大豆产业的占有率不低于90%。

美国ADM与新加坡丰益国际共同控制的益海嘉里,在国内食用油市场已经占有60%-70%的份额,金龙鱼、胡姬花、鲤鱼等食用油同属益海嘉里所有。在合并的当年,就有媒体称益海嘉里掌控了国内油脂价格控制权,成为中国食用油寡头。跨国资本以高于国家保护价收购大豆,目的是对大豆产业进行垄断。从全国市场占有率来说,国产大豆只是一小部分,益海嘉里在国内转基因食用油市场占有率很大,他们的目的是控制大豆产品的定价权,从而操控大豆油价格。

从上游的油脂原料市场,到中游的大豆加工压榨,到下游的食用油生产及食用油销售,四大粮商掌握了整个产业链的绝对控制权,这个局面直到今天仍然无解。

除此之外,四大粮商还利用自己控制的大豆加工企业,只收购带有自己专利的转基因大豆,倒逼东北豆农种植转基因大豆,这样还能再收一笔专利费,资本的每个毛孔,都渗满了鲜血。2004年大豆危机之后,四大粮商仍不满足,他们想要更多。

在2005年,四大粮商故技重施,开始对小麦下手,国际粮商行业突然流传,全球存在上千万的粮商缺口问题,各类主粮价格猛涨。从2005年12月到2008年7月,国际粮商的小麦价格从每吨291美元涨到了1334美元,翻了近5倍;玉米价格也从每吨185元涨到每吨758元,翻了3倍。按理来说,国际主粮价格的猛涨会推动国内价格的出口量,间接推进国内价格一起猛涨,但这一次,情况有点不对。

从2005年到2008年三年间,四大粮商和国际炒家疯狂买进小麦和玉米,高价抢购导致了整个国际市场的猛涨,但中国市场的小麦只是从每吨1400人民币涨到了每吨2000元,涨了区区0.7倍,玉米也是很诡异只涨了0.7倍。

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中国动用国家粮库抛储,国际粮商高价抢购吃进多少,国家粮库就高价抛售卖出多少,从2005十天半个月抛一次到2007年每周抛一次,再到2008年每隔一两天抛一次。这次四大粮商和国际炒家懵了,如果不继续炒,那他们之前抢的玉米小麦就卖不出去,但如果继续高价吃进炒作,他们又摸不清中国国家粮库还有多少粮商储备。

这场主粮大战的结局就是,四大粮商和国际炒家全部跑路,亏损上千亿。而整个中国小麦玉米价格仍然稳定前进。四大粮商败退那天,中储粮集团在国际市场放话:“中国的储备粮是一亿吨,足够中国人吃一年,谁再敢来炒作粮食就先考虑自己能不能吃下一亿吨”。这次事件之后,中国的粮食价格一直控制在我们手里,主粮保住了,那接下来我们的目标就是——夺回大豆产业。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全球粮食价格跌到了低谷,中国乘机储备了大量的大豆和豆油,同时制定了粮食保护价,规定国内的粮食收购价格永远高于国际市场,以此保护中国农民的生存维系。即使大豆产业被四大粮商掌握,国家粮库也能用大豆储备来制衡四大粮商,防止他们利用大豆来入侵其他产业。

2016年,中国农业部发布《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这份报告提到要把中国大豆的种植面积增加到1.4亿亩,提高40%,并往后每年逐步提高,减少进口转基因大豆的比例,保障中国大豆的产量。

为什么突然在2016年提高大豆产量呢?因为在2016年,华南双季稻年亩产量突破了1537公斤,创下了世界纪录。也正是因此,我们能节省更多的土地用来夺回大豆的控制权。这个破记录的华南双季稻的研发人就是——袁隆平。这个让我们把饭碗端稳的人,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同样参与了中国大豆产业的保卫战。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情要做,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承前人之志,启后世之师。

北京的粮食批发市场有哪些?分别在哪里?大豆价格

进入“三伏”,这天儿是一天比一天热。近来食用油市场的批发价格却是一降再降。降价的主要原因是国际期货市场近月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另外夏季本身就是食用油消费的淡季。从北京地区最大的专业粮油批发市场大地玉泉路市场获悉,其实从上月食用油价格就开始小步下调的动作了,进入本月以来仍呈现普遍降价的趋势。从监测数据显示,豆油、棕榈油、菜籽油三大油品全线下调。其中,散装一级大豆油的批价格为每斤3.60元,较上月同期下降0.30元,降幅7.69%;散装棕榈油的批发价格每斤3.15元,下降0.55元,降幅14.86%;散装菜籽油的批发价格每斤4.90元,下降0.10元,降幅2%。作为市民消费量最大的小包装大豆油,几乎所有品牌都有所下调,下调幅度在每箱(5L*4桶,下同)3至10元左右。具体如下:“金龙鱼”大豆油平均批发价格为157元/箱,较上月同期下调7元,降幅4.27%;“福临门”大豆油为156元/箱,下调3元,降幅1.89%;“汇福”大豆油为149元/箱,下调10元,降幅6.29%;“火鸟”大豆油为156元/箱,下调4元,降幅2.5%;“元宝”大豆油为148元,下调10元,降幅6.33%。食用油价格的下调,并未因此而增加多大的销售量,仍然保持相对平稳的走货量。美元指数止跌反弹,国际原油价格在仅仅在半个月的时间内就从70多美元下降到目前的60美元,跌幅达14%左右。大豆、豆油等大宗商品也出现明显的转头向下的行情。与国内食用油市场关联度较高的芝加哥期货交易市场(CBOT),从6月12日截止到本拦罩扮周一的一个月的时间内,大豆、豆油出现了一成以上的下跌,13日收盘,CBOT豆油7月份收报33.27美分/磅,较上月同期下跌3.89美分,跌幅10.47%;8月份收报33.40美分/磅,下跌3.93美分,跌幅10.53%;9月份收报33.56美分/磅,下跌3.94美分,跌幅10.51%。一方面,前期随着CBOT大豆的不断上涨,使得进口大豆的到港价格明显高于国内大豆市场行情。另外,国家储备的大量的托市大豆需要择机出库,我国作为主要大豆进口国,预期进口量减少也对期货市场形成一定的打压。夏季是棕榈油销售的旺季,自然也是行情最好的时节。但是今年这个炎热的夏季并没能让销售价格也热起来。马亚西亚受国内产量预期增加以及出口下降的双重打压,马来西亚棕榈油期货跌幅高达18%左右。截止13日闷埋,8月合约收报2005林吉特/吨,环比下调18.66%;9月合约收报1990林吉特/吨,环比下调18.78%。玉泉路市场上销售食用油的商户孙先生介绍,豆油价格一直疲软,行情不好。相应也会对棕榈油形成负面效应。加上销售并不是很好,库存量也保持较低的水平。上周五,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1-6月我简灶国大豆进口量为2209万吨,较2008年同期的1723万吨增长了28.2%;食用植物油进口量为344万吨,较2008年同期的379万吨减少了9.2%。虽然食用植物油略有减少,但大豆进口数量大幅增加,整体来看,国内市场仍表现出充足的供应量。玉泉路市场信息部负责人分析认为,其实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包括大米、面粉、食用油在内的终端消费总量就开始有所下降。但是今年上半年我国继续保持较高水平的油脂油料的进口,这显然与市场总需求下降是不对等的。另外,08/09年度国家托市收购了大量的国产大豆。显然,在经过07、08年的食用油过山车式的行情后,国家就陆续从多方面入手,开始了维稳和巩固国内食用油市场的一系列工作。而能对市场行情形成决定性的“武器”是能够自给自足。国家从种植补贴到加工扶持,从托市收购到增加储备,这都将有助于我国油脂油料产业的发展。虽然后市不确定因素仍存在,国际期货市场天气因素的炒作也开始“粉墨登场”,但是在我国供应能力增强,以及市场终端需求未明显转好前,预计国内食用油市场行情仍将保持震荡整理格局,短期内食用油上涨的空间不大。

期货开户官网首页:期货开户官网

期货开户官网客服:(微信:527 209 157)

本文链接:http://www.566606.com/post/55171.html

2005年大豆价格  

期货开户交易所手续费加1分,交反50%,无条件!直返!直接返到期货账户上!

期货开户微信:527 209 157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好友

<< 上一篇 下一篇 >>

期货开户官网

    期货开户官网(www.566606.com)专业的期货开户手续费优惠,专注于股指期货、金融期货、商品期货开户手续费优惠,交易所手续费加一分,交反百分之五十,无条件!直返!直接返到期货账户! 期货开户微信:527 209 157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好友

期货开户官网 | 微信:527 209 157

期货开户交易所手续费加1分,交反50%,无条件!直返!直接返到期货账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