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开户交易所手续费加1分,交返50%!无条件!正规期货开户!

期货开户微信:527 209 157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好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期货开户 » 正文

2015年的玉米价格的简单介绍

156.15 W 人参与  2023年03月18日 09:15  分类 : 期货开户  评论

据说2015年的玉米价格会下降,哪位给分析一下?明年什么走势?

2015年玉米粮食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具体走势会受实际情况约束。根据经济学供求关系分析,各地市玉米产量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产量有增长趋势,供给较大会使得价格相应下降;根据现行中国政策关于保障粮食最低收购价和有关惠农政策,国家出台粮价补贴,会间接提高玉米价格。因此2015年玉米价格不会偏离往年价格大致范围,呈现平稳态势。《望采纳》

2015年10的玉米价格多少钱一斤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今年玉米价格乐观,有可能搞出去你去年高价,大约每斤0.694--0.763元。不过具体的还要看玉米的质量和含水量。谢谢采纳

2015年玉米价格为什么低呢?

今年玉米价格下跌跟国内外形势有关系,一方面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低,全世界大宗商品价格都在下跌,包括国际小麦、玉米等粮食也不例外;另一方面,国内政策性粮食仓储也创下新高,国内库存积压导致玉米、小麦、稻谷走低。

所以只要国储价格不调整,国内玉米价格是不会有起色的。

聚焦三农2015玉米为什么价格低

今年的玉米市场可谓惨不忍睹,特别是7月中旬以后,价格便开启急速下跌模式。本应借着临储收购政策的执行,玉米价格在9月新玉米上市前走出一条漂亮的上涨行情,但因国内外诸多因素打压,玉米市场呈现旺季不旺,价格并未如预期那般上涨。新玉米陆续上市、临储收购底价的大幅下调,这两大利空因素冲击国内市场,导致玉米价格进入漫漫熊途。小编了解了一下现在华北那边的玉米情况,新粮收购价格集中在0.8-0.86元/斤,较去年1.1-1.15元/斤的收购价格大幅下跌。俗话说:谷贱伤民!今年的玉米行情的确伤了不少农户的心啊!那么问题来了,玉米价格到底为啥那么低?

原因一:临储拍卖成交惨淡 去库存化迫在眉睫

2008年国家玉米收储机制开始实施,每年的临储底价及收储量呈现递增趋势,在保障农户利益的同时,其弊端也逐渐浮出水面。本年度更是以8279万吨的临储玉米收购量收尾,2013/14年度收储总量也是高达6919万吨,连续两年的大规模收购,导致国家临储玉米库存高企。有人会问:不是有拍卖么?那我们就来看看这两年的拍卖情况。上午明显可以看出成交量持续走低,特别是今年,成交惨淡,流拍情况也是时有发生。

我们先来算一笔账:据统计,今年临储玉米拍卖至今累计成交566.9万吨。从近两年拍卖情况来看,2012年的3083万吨临储玉米已成交2137万吨,2013年的6919万吨临储玉米已成交915万吨。粗略计算一下,临储玉米库存剩余大概超过1.6亿吨,这还不算上目前农户、贸易商手中流通的玉米及临储进口玉米的数量。玉米库存过剩,严重打破了以往市场供需平衡的结构,直接造成供应过剩、价格持续下跌的结果。

原因二:新季玉米临储收购底价首次下调

今年的粮食收购价格较去年有所下调,2015年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挂牌收购价格(国标三等质量标准)为1元/市斤,相邻等级之间差价在每市斤0.02元,比去年临储价格每斤最多调低了0.13元。其实早在政策发布之前,新季玉米临储收购底价调整的消息就被传得沸沸扬扬,政策一公布,各方对玉米市场的悲观情绪进一步加深,华北地区新上市春玉米开秤即跌破1元大关,目前新粮收购价格集中在0.8-0.86元/斤,较去年1.1-1.15元/斤的收购价格大幅下跌。

自2008年国家执行临储政策以来,首次下调了收购底价。今年的收储政策与往年一个明显不同是要严控霉变2%以内,同时公布时间较去年提前两个多月,且启动时间比往年提前20天左右。这样也有利于充分利用好烘干能力,尽量减少玉米霉变,适当提前启动时间,有利于农民收获后及时卖粮。

原因三:无“需求”哪儿来的“王道”?

对于今年的玉米,乃至整个饲料市场来讲,用“需求才是王道”这句话来形容真真的是再贴切不过了。之前讲了这么多,不论是玉米连年增产、临储库存过剩,还是进口替代品打入国内市场等利空影响因素,说到底,还是因为需求消费不给力所致。

从我国现阶段的生猪养殖形势来看,自2013年12月份开始,猪价就开始进入到漫长的下行通道,尽管猪价在今年3月开启连续上涨模式,主要由于供应紧张所致,也就是生猪存栏数量偏低引起的猪价上涨,而对玉米需求量却是持续减少趋势。图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出,国内生猪存栏及能繁母猪在今年年初开始存栏水平偏低。最新数据显示:9月能繁母猪存栏数据继续下行,较上月减少8万头,跌至3852万头,环比下降0.2%,同比下降15.4%;生猪存栏量38963万头,较上月增加232万头,环比上升0.6%,同比下降11.8%。猪价的上涨的确可以带动养殖户(场)补栏积极性,但不论是补栏母猪或者仔猪,对未来生猪存栏的增长都需要一定的周期,也就是说,价格上涨,存栏量企稳至饲用原料增加需要一定的转导时间。玉米的另一消费终端是深加工行业。今年以来,玉米深加工行业亏损情况不断扩大,==部分处于停产或暂停部分生产线状态,玉米库存消化缓慢。

尽管生猪存栏有所恢复,深加工行业在新政策补贴加码的带动下,能够带动一定玉米消费。但俗语有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玉米在下游需求消费的恢复周期还须较长时日,玉米价格仍将有一段低迷之路要走。

原因四:进口玉米及替代品大量到港

今年国外进口风儿刮得那叫一个狂!特别是咱玉米市场。今年打压玉米市场不可不提到的另一双“黑手”就是进口玉米及替代品的大量入市。玉米近些年来,因临储政策支撑价格可谓水涨船高。作为重要的饲料原料,各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不得不购买价格低廉的进口玉米或高粱、大麦等作物替代玉米。

据了解,高粱在畜禽料中可以实现100%的替代玉米,从理论上来讲,高粱在猪料中对玉米的替代也能达到100%。同时,进口高粱、大麦并不像玉米那样存在进口配额限制,因此今年进口量大幅增长。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7月份中国进口的玉米以及替代品(包括大麦、高粱和玉米酒糟粕)创下历史新高。其中:7月份中国玉米进口量为111万吨,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0倍左右;7月份中国大麦进口量为128万吨,比上年同期提高68%; 7月份中国高粱进口量达到111万吨,同比提高183%。

最近,随着新玉米陆续上市,国外谷物进口量开始下滑,但9月中国部分谷物品种进口量再度反弹,图中明显可以看出这一趋势。对于今年供应过剩的玉米市场来讲,庞大的进口谷物是导致国内玉米价格持续走软的一大重要原因。

2015年玉米价格走势

远期还是看涨的,总体来看国内玉米需求量近几年数字一直保持在2.02亿吨左右,而今年产量减产,仅有2.13亿吨。关键是国内玉米浪费比例惊人,每年有大约300万吨甚至更高的玉米产量浪费。然后去除作为战略库存的粮食量,总体需求要高于供应。

但这个趋势的关键还是在于国家对进口玉米的控制及玉米替代品的控制上。如果是进口玉米及其他替代品如高粱、大麦进口量与保持现有的大幅度提升趋势。玉米的价格也会被继续打压。

总之,玉米价格在国内的趋势按照正常市场供需是看涨,但从政策的控制来看也存在更多不确定性。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力,你懂的。

提高农产品最低收购价是利用了价格机制吗

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关于改革和完善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背景和思路是什么?具体到各个品种,怎么改,其效果如何?中央新疆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参事、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杜鹰在论坛上作了详细阐述。

为什么要推进农产品价格新型体制改革?

2004年,国务院颁发17号文,即《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杜鹰说,这个文件很重要,是一个标志性的文件,同时取消了农业四税,对农民实行四项补贴。我国以粮食为主的整个农产品市场形成了一套新的调控体系,总的来看效果不错,促进了粮食的十二连增和农民增收的十二连快;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但是,由于情况变化,特别是政策操纵中的一些不当,导致调控体系内部的矛盾开始不断积累,因此现在必须进行改革。

一是近年来国内外重要农产品差价扩大和进口压力增加。国家从2004年开始对稻谷、小麦实行最低收购价,从2007年开始,对玉米、大豆等实行临时收储政策。两者都可以通称为政策性收储,因为价格都是由政府定的。区别在于临时收储在播种前不公布价格,到收获季节才公布价格。

开始几年,这个价格是稳定的。但是从2008年以后情况发生变化,2008年到2015年,我国农产品成本以平均每年10%的速度上升。因此,2008年以后,国家每年都要提高七大品种的最低收购价。从2008年到2014年,小麦的价格提高了71%,玉米的价格提高了60%,稻谷价格提高了100%。同期,国际市场的价格是下落的,形成剪刀差缺口。

到2010年,我国三种粮食的国内价格全面高于国际市场的离岸价格。2013年,三种粮食国内价格全面高于配额内完税价格。2015年小麦的国内价格比关税配额内完税价格高34%,大米价格高39%,玉米价格高44%,这样就使价格体系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因为成本上升,农民的种植收益得不到保证,不提价的话,农民就没有种粮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提价又超过了国际市场天花板的价格,这样导致配额内乃至配额外的粮食大量进口,带来冲击,这就是所谓的“两难”。

二是政策性收储价格处于支配地位,影响着市场发挥作用。政策性收储的主体是中储粮、中储棉,原则上不排除其他收购,但是问题在于收购价是政府定的,而且这个价格高于市场价,于是就形成了一个所谓的政策市的问题。在政策市的情况下,只有中储粮、中储棉不得不收,其他的市场主体,市场预期被改变了,因为高价进的话销不出去,所以没有了积极性。这样整个市场变成了只有中储粮、中储棉去包打天下,而其他的市场主体观望、不入市,整个市场冷冷清清,这对于整个市场和产业链的发展非常不利。

三是库存积压严重,财政潜亏的风险不断增加。因为粮食是以高于国内的市场价进的。按照国家要求,拍卖的价格不能低于进货的价,不能亏损,所以国库拍卖的粮食前几年经常流拍,这样导致大量的粮食、棉花积压国库。又由于积压的时间长,收储的财政补贴和库存霉变的粮食导致的潜亏,加起来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

因为以上存在的三个问题,政策性收储以及价格机制就必须要改革。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是当前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核心。新形势下,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大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的主要方向。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是由现阶段我国农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在杜鹰看来,推进这项改革在整个供给侧改革也居于首当其冲的位置。

推进改革的基本思路——价补分离

这些年的政策实践已经证明,政策性收储确实不应该承担过多的保收入功能,而应该平抑市场价格波动和保护农民种粮的基本收益。保农民的收入不应该由粮食收储价格来承担,而应该由补贴制度完成。价格应该反映供求关系,而不应该调节收入,也不应该参与分配。事实已经证明,以价格保收入是保不住的,还影响了市场价格机制作用的发挥。

从2013年开始,国务院责成国家发改委牵头,研究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杜鹰说,之所以现在的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出现以上问题,根本原因就是在实际操作中赋予了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制度过多“保收入”的政策功能。

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就是要实现价补分离——把过去隐含在价格中保收入的功能分离出来,由补贴制度去分担,让农产品价格由供求来决定并发挥对供求的调节作用——这就是农产品价格改革的基本思路。

无论是棉花改革的目标价格政策或者玉米改革的生产者补贴政策,都是“价补分离”的表现。让价格回归市场调节供求,靠国家补贴来保护农民种植积极性。杜鹰说,要重新认识国家粮食安全这个概念。这个很重要,因为中国调控农产品市场的终极目标是为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但是过去对国家粮食安全这个概念的认识不够准确,有一定偏差。国家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大事,而且任何时候都要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但是有些认识要澄清。

首先,粮食安全本意不是指每年粮食都要丰收,而是指能力安全,粮食安全的根基是能力安全,包括国内生产能力、对国际资源的掌控能力、储备调节能力三个能力。

其次,粮食安全的核心是口粮安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这样就把四大粮食品种与其他农产品区分开,四大粮食品种里面将来玉米还要单独再考虑,可能最重要的是稻谷和小麦,大豆将来也要考虑,不做粮食类,作为油料类。这里把它的层次给分离出来,因此将来无论是国内安排生产也好,还是安排进口也好,都要按照优先顺序,整个调控体系变得有弹性了。

我们要做到三点,一是更加积极主动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国内的粮食成本已经很高了,可不可以适度在一些其他品种上(比如玉米),更多地利用国际市场资源,这个可以研究和考虑。二是对不同农产品要采取分级调控,有的由国家掌握,有的由地方政府去调控,不是什么农产品都要拿到中央来的。三是要提高对市场波动的容忍度。市场调控的最终目标是四个:总量基本平衡,市场波动可控,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业发展。如何理解市场波动可控?杜鹰认为,过去之所以年年要提高最低收购价,就是对市场波动忍耐度不够,一见价格上涨了,马上就要出手。发挥价格机制作用,市场波动在所难免。关键在于对重要农产品价格波动预设一个波动空间,超过上限和下限才出手,否则就不用出手,要提高对价格波动的容忍度。

重要农产品改革的实施情况和主要成效

国务院从2014年着手这次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采取的办法叫做分品种施策、渐进式推进。不同品种改革的办法不同,各品种采取谨慎的方针,渐进式推进。

2015年国家取消了油菜籽的临时收储,同时首次降低了玉米粮食价格。2016年国家启动了东北地区的玉米临时收储价格改革。今年国家首次全面降低小麦和稻谷各品种的最低收购价。所以到目前来看,过去的七大品种,现在只保留了小麦和稻谷的最低收购价,另外五个临时收储已全部取消。

杜鹰着重介绍了棉花和玉米的改革。从2004年开始,国家在新疆启动为期三年的棉花目标价格试点。杜鹰简单介绍了目标价格政策,国家预设一个目标价格,按照供求关系、农民的种植成本和财政的承受能力设定一个目标价格。农民按照这个价格去生产棉花不亏本,这就是目标价。棉花上市以后的收购完全按照市场价走,再由政府补贴两者之间的价差。

杜鹰说,棉花的改革较为成功,成效已经显现。首先,国内外价差缩小。改革前,国内外的棉花差价是4800元/吨,国内棉花高于国际棉花。改革以后,国产棉的价格回归市场,国内外棉花价格差价从4800降到300元。其次,整个流通搞活了,过去棉纺业不用国产棉,现在下来之后,整个纺织企业从2015年开始扭亏增盈,2015年实现盈利。最后,国储棉得以顺利出库并且棉花的品质有所提高。

2015年,国家首次把玉米收储价格从1.12元下调到1元。2016国家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改为“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玉米价格大概回落到了0.65〜0.75元/斤。国家采取生产者补贴,由国家将补贴总量补给东北三省一区,然后由东北三省一区再补给农民。

另外,国家对玉米加工企业给了一个奖补政策,同时在确保玉米的收购资金、库存、外运、加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所以改革非常成功。去年玉米的进口量比上一年下降了一半多,整个玉米的产业链全饱和了。玉米是所有农产品里面加工链最长的,大概可以加工成两千多个产品,过去没有人用玉米,因为国内玉米成本高。改革后,玉米价格回归市场,成本降低,加工企业开足马力生产,整个东北现在的饲料企业、淀粉加工企业加工玉米的积极性很高,特别是带动了整个东北地区的农业结构的大调整。

期货开户官网首页:期货开户官网

期货开户官网客服:(微信:527 209 157)

本文链接:http://www.566606.com/post/37527.html

2015年的玉米价格  

期货开户交易所手续费加1分,交反50%,无条件!直返!直接返到期货账户上!

期货开户微信:527 209 157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好友

<< 上一篇 下一篇 >>

期货开户官网

    期货开户官网(www.566606.com)专业的期货开户手续费优惠,专注于股指期货、金融期货、商品期货开户手续费优惠,交易所手续费加一分,交反百分之五十,无条件!直返!直接返到期货账户! 期货开户微信:527 209 157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好友

期货开户官网 | 微信:527 209 157

期货开户交易所手续费加1分,交反50%,无条件!直返!直接返到期货账户上!